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校長帶頭做不忠不孝个教育

黃永達

幾日前有三十零個民間社團到教育部要求還分國民使用台灣語文个教育權,某一校長協會會長、也係新北市某一國小校長認為母語係「阿婆个話」,傳承阿婆个話要靠屋家,外背毋使講,又講眼前教學時數滿咧,加添麼介科个教學時數都有困難。嗚呼!有恁樣个校長協會會長,就有恁樣不忠不孝个社會,有恁樣个校長,就有恁樣無教育理念、無思考邏輯个教育政策。

照校長个思考邏輯,若母語單淨係「阿婆个話」,恁樣英、日、西語就係英美人、日人、西班牙人个「阿婆个話」,屋家講就好,做毋得(毋使)在國會、學校、媒體項講,要講話就講外來語,係毋係西班牙、日本个公部門要講英文?美、英國要講華語或者日語?這下个北華語(普通話)係滿漢人300年來在北京大都會區形成个方言,安著madarin,也就係當地「阿婆个話」,恩裡自家阿婆个話毋學,專專要學、要講別人「阿婆个話」,連學校、媒體、政府全講人家阿婆个話?

再講,母語係祖先、歷史留下來个重要資產,更加係子弟學習「語言情感」、「語言運用」、「語言與時空(歷史與社區)連接」最重要个基礎。毋學母語,也就失忒這個基礎,台灣學生个TOEIC英語溝通能力測驗會考輸分日、韓、越、泰、中等國,因為人家个子弟從小到中學、大學到社會,全會使用自家母語祖宗言,連專制中國各地學校个校長、先生、學生也共樣。單淨平平比英語能力來講,這就說明了學、講母語个重要性、功能性。

這位校長對教學時數个看法過較好笑,單淨拿語文課來講,摎台灣大部分社區無關係个北華語加英語佔語文課時數的全部(在一週間約佔了三十點鐘左右),當然沒有空間給母語時數。事實上,恩裡係講摎這三十點鐘大約平均分給母語、漢文、英文,由近向遠个學習,台灣子弟个語文能力正有救。

嗚呼!不忠(於土地、社區、歷史)不孝(於爺哀、阿公阿婆、阿公婆)个語言教育,無符合學習原理个語言教育幾時休?!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扁 、 馬 客 家 政 策 比 較 

台北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陳石山  

客家人士自1988年12月28日在台北舉行,動員海內外鄉親,舉辦空前盛大「還我母語大遊行」所提出之三大訴求受到政府重視及民間之覺醒後,更因中央、地方選舉之影響,各政黨於競選時先後提出「客家政策白皮書」,企圖拉攏客家,期待獲得客家選民之認同與支持以達勝選目的,使得客家人士不再為爭取權益而辛苦走上街頭,值得慶幸。

回顧自1994年12月25日至1998年12月24日陳水扁任台北市長期間次第完成競選時提出之客家政策:1.首度舉辦通化街客家文化節。2.舉辦「客家發展研討會」,官方首次舉辦探討客家政策之會議。3.設立台北市客家藝文活動中心。4.設立台北市客家文化會舘。5.台北市政府捐助3000萬元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6.台北市捷運出現客語廣播
、電梯等公共場所開始播報客語。

馬英九於1998年12月25日至2006年12月24日擔任市長期間,亦陸續執行其於1998年9月27日競選市長時提出之「客家政策」:1.成立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拔擢優秀客籍政務官。3.出版客語刊物。4.定期舉辦大型客家民俗活動及文物展覽。5.台北電台開設客語節目。然檢驗其「客家政策」執行之成果,仍有多項政策未落實執行,甚至尚有多項重大政策全未執行者。究其原因,或因馬英九政務繁忙,無暇關心客家事務,或因用人不當欠缺執行能力使然。依客觀事實,就事論事,平心而論兩相比較,在台北市長任內馬英九執行「客家政策」之成績不如陳水扁,事證俱在。

再看,陳水扁自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19日擔任總統期間對其提出之「客家政策」,陸續完全實現者1.設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舉辦全國性客家文化節3.在中央、交通、聯合、屏東科技大學設置客家學院4.在台灣北部之銅鑼鄉、南部六堆設立「客家文化園區」5.設置「客家電視台」6.將「國家語言發展法」咨請立法院審議」7.辦理「客語認證考試」現已辦妥初級、中高級考試,參與十分踴躍。但仍有未能全部達成政策者:1.設立「客家社區學院」2.輔導獎助成立各類客家禮俗、技藝研習班3.設置「全國客語廣播網」。但足以肯定陳水扁在台北市長及總統任內對「客家政策」執行之誠意,讓人懷念。

而今,馬英九擔任總統,其於競選時提出之客家政策如下:1.客家事務預算四年倍增2.設置「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3.建立「公事語言法」制度4.建立「客語薪傳師」制度5.提升客家文化的創新價值6.設立客家特色產業發展基金7.縣市政府建立客家事務整合機制8.成立全國性客家電台9.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交流中心。(如附表二)以上九項內容,均係針對客家委員會於2001年6月14日成立,已歷7年有餘已建立之基礎上,再度深化與廣化客委會既有之運作成效,政策內涵及方向並無不妥且具前瞻性與可行性,並無窒礙難行之處。

展望未來,我們殷切期盼馬英九總統本諸「誠信原則」真正能夠關心客家,積極督促、追蹤、考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落實執行其於競選時提出之「客家政策」,不再淪於空談。當然「客家政策」之能否落實執行,關乎全體客家族群的權益與前途,不應單純依賴政府,更需全體客家有識之士共同監督協助,始能達成相輔相乘的效果。

我們誠懇建議:
一、客家電視於96年1月1日起即依據「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委託公共電視辦理。目前努力之方向,應繼續提升節目品質、培育傳播人才,建構族群服務平台、落實公共服務精神,拓展國際族群文化交流;展望未來,使客家電視得以永續發展,應持續推動客家電視「公共化」、「法制化」相關重點工作,在未完「公共化」、「法制化」之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之預算既已倍增,理應增撥經費,以協助客家電視之發展、茁壯。

二、政府應設置語言認證專責機構。統籌辦理國家語言認證之相關試務工作,培育各種語言人才,以提供各行各業語言人才之需。

三、政府應積極落實執行「客家基本法」。蓋以馬英九客家政策之推行已具有法源依據、並獲保障;在法律制度面取得與其他族群平等的立足基礎;建置客語文字標準化及資料庫,促進客語文字化,建立用字標準化,增進學習客語效率。


四、政府宜廣納四海人才,建立「人才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宗旨既在於傳承客家語言、發揚客家文化,則應以「認同本土、心懷客家、放眼天下」為願景,秉持行政中立,以廣納四海人才之包容心, 建立「人才庫」,戳力執行所列九項政策,使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交流中心,當指日可待。

政黨輪替 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




14日適逢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十週年,民進黨客家事務部與台灣客家聯盟聯合主辦「體檢馬政府客家政績論壇」,邀請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黃永達、花蓮希望之聲廣播電台董事長張鎮堃等人,針對扁馬客家政策、客家高等教育學術、客家基本法與傳播政策,進行意見討論交流。多位議題主談人、與會客家界領袖皆認為,客家基本法條文空洞、缺乏配套子法,也無法賦予客家族群主體性,主要之計必須先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而也唯有2012大選政黨輪替,才能讓客家政策回到有法有據的正軌方向。
論壇主持人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楊長鎮指出,目前的「客家基本法」是既不客家、也不基本、更非法律,我們應先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以保障客話地位並課予相關主體支持客語文發展之義務,短期做法是修訂《客基法》條文,使重要概念具有規範性,並配套提出子法之立法案。長程目標必須重建多元文化主義憲政體制,並推動《多元文化基本法》,以保障各族群之平等及其文化權。同時,明年淘汰對族群政策沒有誠意、沒有理念也沒有方法的馬政府。

比較扁馬客家政策表現,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表示,兩位不論在台北市長任內,以及總統任內,馬英九的客家政績皆不如陳水扁,也不及格,未來的執政政府,必須廣納四海人才,建立「人才庫」,確實落實客家政策,讓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交流中心。

對於目前台灣客家高等教育學術困境,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黃永達表示,依據2000年扁政府的客家學院政策,2003年8月起於桃竹苗區皆陸續設立客家相關大學系所,但檢視近年發展狀況,客家系所課堂罕見使用客語教學、討論,聘用客籍教授人數也屈指可數,發展方向遠遠偏離扁政府的客家學院政策初衷。

在客家傳播政策上,花蓮希望之聲廣播電台董事長張鎮堃指出,基本上國民黨政府是延續民進黨政策,但卻以黨同伐異的做法,打壓非支持國民黨的廣播人才,而在客語廣播人才本來有限下,造成節目品質低落危機。另外,當初馬英九2008年客家政策白皮書所提的成立全國性客家電台,至今尚未達成,完全跳票。

14日論壇會場有多達近70位客家界社團幹部、領袖出席,前民進黨族群部兩位主任張慶惠、彭添富,前台灣省政府主席林光華、台大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邱榮舉、台灣客社社長張葉森皆出席與會,與會人士皆一致推崇民進黨執政時期客家政績,並主張2012大選執政必要輪替,讓台灣主權、客家權益獲得安定保障。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體檢馬政府客家政績論壇

今年六月十四日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已屆滿十週年,回看三年前馬蕭競選總統時,所提之客家政策「牽成客家、繁榮客庄」,其內容提出三個原則、三個重點及九大政策主張,而站在民間社會與施政對象的立場,實有必要對其客家政策績效,進行一番實質的檢視,在目前年度預算已達三十二億元的巨額下,行政院客委會完成、進行了多少政策承諾?是實質提升促進了客家族群權益?還是空有政策而無績效?

本次論壇希望透過多位長期在客家領域耕耘之社會領袖,以自身的感受、觀察,提出對於行政院客委會施政之看法,盼能在紛亂的施政數字與大小活動下,讓政策現形,讓社會大眾明白:我們的政府到底做了什麼?

體檢馬政府客家政績論壇
時間:2011年6月14日(週二)上午10時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之1號)
主辦單位: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客家事務部、台灣客家聯盟


議題一:扁馬客家政策比較
主談人:客家雜誌發行人 陳石山

議題二:客家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
主談人:黃永達(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議題三:客家基本法是空包彈?還是煙霧彈?
主談人:民進黨客家部主任 楊長鎮

議題四:馬政府客家傳播政策和政績
主談人:張鎮堃(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

在天未亮時刻-側記苗栗大埔強徵農地事件

張芳慈 詩作

那隻手
在晨曦裡揮舞著
隨意地耙過
輕鬆地撂過
警察成了稻草人圍著田埂
嫩嫩綠綠一坵坵
正結著穗的稻禾
於農婦哀求的哭聲裡
像孩子般倒下來

那隻手
假借各種說法
成為有力的形象
而那不正是我們養大的嗎

嫩嫩綠綠一坵坵
不知人心的孩子啊
你又如何能認清眼前的手呢
田園的風景
以招魂儀式進行著
在天未亮時刻那隻手收割農人的血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台語」比賽,能否用客語、原民語參賽?

南方客

兩百多年前,我的祖先在唐山(廣東)「苦到屙油」(客語「貧困至極」),無以為生,不得不向外尋找可以活下去的新天地。他們冒九死一生的危險,勇渡黑水溝,來到台灣,入庄隨俗,落地生根,日久他鄉變故鄉。
台灣是先人埋骨之處,也是我們子孫安身立命的地方。台灣歷經清代、日據、國民政府各政權的統治,我們客家鄉親跟「河洛(HO-LO人)」一樣,都是「世居」台灣的人。我們是「說客語的『台灣人』」,出國拿的是「台灣發的護照」,台灣若亡了,我們也就沒有國了。因此,我們都非常關切台灣的主權是否被矮化,也反對政府「去台灣化」的作為,更以行動在桃園本屆立委2次補選,新竹縣本屆立委1次補選中,力挺綠營候選人當選;而高屏12個客家鄉鎮,長期力挺綠營,已為眾所皆知之事實,並且長久以來,眾多書籍也都記錄了這一段史實。

我們家數代與「HO-LO人」同村而居,鄉鄰們也自稱「HO-LO人」,大家自始都是好鄰居,也從來都不覺「HO-LO人」、「HO-LO話」是歧視語。以前原住民被漢人稱「番」,才真的是歧視語,但今天社會各界已達成共識,正名為「原住民」了。原住民沒有獨佔「台灣人」「台語」之名,因此我相信具有海洋般偉大胸襟和大肚大量、人口最多數的族群,會願意和其他人口相對較少之語言弱勢、文化弱勢族群共同擁有「台灣人」、「台語」之優美稱號,使得全民都願意齊心協力,壯大台灣。

我看到5月1日的玉山周報說:「從來沒人否定台語、客語與原住民族語均為台灣的本土語言,廣義的台語本就包括了台灣所有本土語言,卻有人誤以為採用台語一詞就會否定客語與原住民族語的本土地位。但實際上,使用台語來稱呼,才是最包容的說法,絕對沒有排擠的問題。」

我相信玉山周報所說「絕對沒有排擠的問題」為真;然而,既然「使用『台語』來稱呼,才是最包容的說法」,也就是說,對外稱為「台語」之意涵,實際是包含客語、原民語,更表示「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那麼我要請教「台語」專家先進們下列幾個問題:
(1)各公部門、私部門舉辦「台語演講比賽」、「台語辯論比賽」、「台語歌唱比賽」、「台語文學比賽」…時,選手能不能用客家話、原住民語公平參賽?(2)公、私立電子媒體播出「台語新聞」時,是否也該主動播出客語、原民語新聞內容?(3)公、私立電台和警廣播出台語節目、台語歌時,有沒有順帶播出客語、原民語?(4)政府機關總機、電梯之播音,播出的台語,有沒有增加客家話、原住民語播音?(5)跨年晚會演唱台語歌時,有沒有順便演唱客家歌、原住民歌?(6)資源回收車播放台語資源回收歌時,有沒有順便播出客家語資源回收歌、原民語資源回收歌?(7)台鐵班車上服務人員的台語口頭播音,有沒有順便用客語服務客家鄉親?...等。

如果以上各題的回答皆係肯定的,而且持之以恆付諸實踐,不出3年,大家就會相信「台語」一詞沒有排擠的問題。對於有爭議性的議題,行動才是最好的證明,發自內心的誠懇,才能打動人心,此乃千古不變之理。
(2011/06/03刊登於【台灣時報/頭家心聲版】)

從今年「高普考客家行政類取一儕」講起

黃永達

今年高普考客家行政類正錄取1儕,還係台南市要个名額,舊年錄取9个,記得前年有2个,行政院客委會講已經摎桃園縣、台中市、高雄市協調好勢咧,明年會有4个名額,手指伸出來算一下,到明年為止,單淨有16个新力軍進入客家行政系統。馬政府客家政策底肚,單淨設置「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69个鄉鎮(客人佔40%以上)要做个行政工作,就係講一鄉鎮分一儕,總共人員就毋止要69儕。客家文化發展工作千頭萬緒,就係錄取兩倍(138儕)乜毋罅,再過講「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連一个影跡就無,這下剩無8个月,馬蕭客家白皮書中單淨這則「客家重點區」个政策主張就顯然跳票。其實「搶救客家」國政恁緊急要做,火就會燒到褲襠底,佢無要無緊,看起來已經就要宕忒4年咧。

今晡日有資格做「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个69鄉鎮,大部分分佈在桃竹苗、中投、高屏、花蓮,這兜縣市,加上較散庄个其他縣市,大部分也有設有客家局、處、會,這兜縣市級个涉客單位,中央級个客委會,底背恁多个事務官、行政人員,佢兜儕敢毋使有客家行政个專長、資格?算算總共乜要有350儕以上,這係專長、證照、分工个年代,照理講,涉客人員當然要有相當「客人、客文、客事」个知識摎經驗,簡單講,最起碼乜要取得高普考及格个資格,係無,要仰般服務「客家」?

另外一方面,所有其他專長个考科(像人事、金融、會計、建築、土木、電機等等),除了兩科共同科(國文、行政法及英文)外,高考要考6科專業科、普考要考4專業科,單淨「客家行政科」專長正考兩科客家有關个內容,其他科目像共同科樣仔,連一等重要个「客語」就無考,專業科目个考試,普考等於才考一半、高考才四分之一,請問毋曉摎客庄民眾講客,也知無幾多客庄人文,要仰般做「客家行政」?